馬斯克傳
Walter Isaacson 著, 吴凯琳 译
世人誤以為科技會自動進步。事實上,只有當很多人致力於科技的改善,科技才會進步。
產品本身不會帶來成功,真正的關鍵是有效率地生產產品,也就是建造能夠生產機器的機器。換句話說,你要如何設計工廠?
如果你正身陷地獄,只管勇往直前。
一定要等到流程設計完成,直到質疑過所有要求,並且刪除不必要的部分之後,再開始導入自動化。
一、質疑每一項要求。每一項要求都應該附上提出這項要求的人名。任何來自部門單位的要求,例如「法務部門」或是「安全部門」,你們都應該拒絕。你們必須知道提出這項要求的人是誰。不論這個人有多聰明,你們都要提出質疑。聰明的人提出的要求通常是最危險的,因為其他人多半不會去質疑他們。一定要提出質疑,即使是我提出的要求也一樣。然後想辦法把這些要求變聰明。
二、如果可以,刪除任何零組件或流程。之後你可能需要重新把某些刪掉的東西加回去。事實上,如果你後來沒有重新加回去至少 10%,就代表你一開始刪得不夠多。
三、簡化與優化。完成第二步之後,才能開始這一步驟。常見的錯誤是去簡化或優化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的零組件或流程。
四、縮短週期。所有流程都應該要縮短時間,但前提是必須完成前三個步驟。在特斯拉工廠,我的錯誤是花太多時間加快流程,但後來發現許多流程根本應該要被刪除。
五、自動化。這一點必須放在最後。我在內華達與佛利蒙工廠最大的錯誤,就是從一開始就想盡辦法要把所有步驟自動化。我們應該要等到所有要求都被質疑過、不必要的零件與流程全都被刪除、所有漏洞都被解決之後,再開始自動化。
所有技術主管都必須具備實務經驗。例如:軟體團隊的主管至少要花 20%的時間自己寫程式。太陽能屋頂安裝團隊的主管必須花時間親自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。否則他們會變成不會騎馬的騎兵團長,或是不會用劍的將軍。
同事情誼其實很危險。這會讓人很難去挑戰彼此的工作,大家都會覺得不要害到同事。必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。
犯錯沒有關係,但是不要犯錯還過度自信。
絕對不要要求部屬去做你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。
如果有問題需要解決,不要只找主管討論。要跳過這些主管,直接和他們底下的員工討論。
找人時,一定要尋找具備正確態度的人。工作技能可以之後培養,但是要一個人改變態度,只有換腦手術做得到。
一定要有瘋狂的急迫感,這是我們的營運原則。
受限於物理定律的規則才是真正需要遵守的規則。其他都只是建議。
馬斯克認為,推特是一家科技公司,但實際上推特是一個仰賴人類情感與關係建立的廣告媒體。
當你保有成功太久,就會喪失冒險的欲望。